纪录片《岳麓书院》:打造沉浸式美学范式

时间:2024-07-22 11:55:07阅读:2974
近期,湖南卫视推出大型历史人文纪录片《岳麓书院》,将这张湖湘文化名片传递开来。9月22日晚7点30分黄金档纪录片《岳麓书院》首播,这是湖南卫视2021年730档首播城市组份额最高的项目。当晚,这部纪录
第1张图片
1/4
纪录片《岳麓书院》:打造沉浸式美学范式第1张图片
第2张图片
2/4
纪录片《岳麓书院》:打造沉浸式美学范式第2张图片
第3张图片
3/4
纪录片《岳麓书院》:打造沉浸式美学范式第3张图片
第4张图片
4/4
纪录片《岳麓书院》:打造沉浸式美学范式第4张图片

近期,湖南卫视推出大型历史人文纪录片《岳麓书院》,将这张湖湘文化名片传递开来。9月22日晚7点30分黄金档纪录片《岳麓书院》首播,这是湖南卫视2021年730档首播城市组份额最高的项目。当晚,这部纪录片就登上了微博热搜。首播后,主话题词#纪录片岳麓书院# 阅读量超2500万。在短视频平台抖音中,播放量达98.6万。

历经“七年酝酿、十月怀胎、一朝分娩”,纪录片《岳麓书院》是如何发掘道南正脉、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,把它做一个创造性的转化、创新性的发展呢?

以人为线,脉络清晰,兼具宏观视野与细腻表达

“惟楚有材,于斯为盛”。这是岳麓书院大门的一幅集句联,也是湖湘文化的灵魂。

曾经的书院,孕育了耕读传家的重教文脉。与此同时,湖南广为人知的——不忘“心忧天下”的情怀,具有“敢为人先”的胆识,常怀“经世致用”的智慧,永葆“坚韧不拔”的意志,皆与书院文化相生相长。

纪录片《岳麓书院》溯源道南正脉,选取书院发展过程中的各时期关键人物作为切入口,探析书院在时代风云变幻背景下的兴衰演变,从而串联和勾勒中华文明在历史演进中的脉络,梳理出中国文脉的源流和湖湘文化的延续。

宏观的视野下,纪录片《岳麓书院》以“人”的视角回到一个个历史现场,细腻解读推动千年文脉传承的那些人物背后的故事。第一集“源流”开始便是以五代期间二僧办学为始,两个出家人在乱世中搜集经籍,运入岳麓之中,为文人开辟清净的读书之地。二人对于读书人的善意,开启这座书院的滥觞。

岳麓书院这股“清泉”正式汇入历史洪流。朱洞、李允则不问回报,将这一民间之地发展为岳麓书院。周式坚持读书的纯粹,不提倡与功名利禄挂钩,赢得了宋真宗的青睐,为书院得到了一挂便是千年的御笔门额。张栻“传道济民”之论,与朱熹在此论学,开辟了“会讲”之道,展现了中华学术兼容并蓄之风,自由与包容,也成为了不容忽视的湖湘性格。

在人的故事里,以高度凝练的场景模拟、生动的角色演绎,对历史人物进行重塑,既具有故事的观赏性,也保留了纪录的真实感。这些“历史人物”生动的表情、神态、肢体语言等等都成了与观众情感沟通的桥梁,人物的细腻表达为史书记载中原本抽象苍白的人和事注入血肉,沉重的历史也变得充盈丰富起来。

写意美学传千年书院神韵,电影级视听质感

中国传统美学,讲究写意与留白。纪录片《岳麓书院》遵循着中国传统艺术的写意美学原则,在有限的影像画面中追寻无限的韵意。没有复杂的置景,多是通过简单的布景来营造意境,以意象化的镜头语言,带出有余韵、有留白的呈现方式,给予观众更多回味、思考的空间。

如第一集“源流”,二僧在乱世中远渡来到岳麓山上,为读书人开辟清净之地,镜头简单以一个孤舟漂泊于浩渺江水中,孤寂迷茫感随着画面流泻而出。让人感慨:乱世之中,人如浮萍,随着一叶无定之舟,到底要“漂”到哪里,才能安定下来?

朱熹失去“知己”张栻,一个人于林中抚琴,高山巍巍,流水潺潺,再难觅知音。下一个镜头是林中孤鸟立于浩荡江中,画面光影暗淡下来,显示出朱熹此时的心境也是黯淡沉闷的。

纪录片《岳麓书院》追求艺术和美学的呈现,古典风格的暖色调、顶级的构图与光影,如诗如画,同时镜头将人物的行为、情态放慢呈现,徐徐缓缓的叙事画面传达出书院千年历史的庄严和典雅,营造出一种古韵悠长的史诗氛围。独具一格的“中国美”,配以4K超高清电影画质,给观众带去一场沉浸式的视听盛宴。

千年学府弦歌不辍,走进《岳麓书院》,感受书生意气的年代,国学思想绵延不绝的繁盛图景。

评论

  • 评论加载中...